區塊鏈技術賦能煤炭貿易
發布日期:2020-12-09 來源: 瀏覽次數:1716
7月23日—24日,2019夏季全國煤炭交易會召開。記者在會場外的展臺發現,不管是傳統的大型國有企業,還是新興的煤炭貿易機構,都將其網上交易平臺作為業務推薦,體現出了煤炭貿易方式的信息化電子化已成業內公認的發展方向。而在同期舉行的煤炭交易市場與區塊鏈發展論壇上,中國煤炭貿易區塊鏈標準工作小組(下稱“國標小組”)也正式成立。對此,中國煤炭運銷協會副理事長馮雨表示:“產融結合是煤炭產業未來發展的方向,區塊鏈技術可以為煤炭貿易注入新的活力。國標小組的成立有助完善行業標準,促進區塊鏈技術在煤炭貿易中的應用。”
可降低融資成本
所謂區塊鏈,就是通過加密的方式,形成一個由參與者共同維護的數據庫。區塊鏈技術可以推動供應鏈金融的展業邏輯由“點”向“鏈”,進而向“網”式結構進化,形成產業及企業的有效數據沉淀,完成信用體系建設。
7月9日,銀保監會發布的《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關于推動供應鏈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鼓勵銀行、保險機構將物聯網、區塊鏈等新技術嵌入交易環節,提升智能風控水平。
那么,煤炭貿易為什么需要區塊鏈技術?
“煤炭供應鏈結構復雜,非標程度高,中間環節多且運輸單位復雜,傳統的線下紙質單據信息流轉方式信托成本高昂。”上海煤炭交易所常務副總裁周欣晟告訴記者,利用區塊鏈作為信息傳遞方式,其不可篡改的分布式記賬方式,可以使信息傳遞更具信任優勢。
愛建信托總裁吳文新也表達了類似觀點。他認為,與其他供應鏈金融一樣,煤炭產業鏈上的中小企業融資難、成本高一直是行業痛點。銀行出于風控的考慮,銀行僅愿對企業提供保理業務,或對其下游經銷商提供預付款,而更多的二三級等中小企業卻無法參與,同時,很多煤炭企業的應收賬款的確權及面簽操作難度也很大。
記者注意到,川煤集團就曾在3年內8次債券違約,導致融資困難;而煤炭主產區山西的煤企也曾在2015-2018年間融資成本持續上升。
“但區塊鏈與供應鏈是‘天作之合’,能夠幫助煤炭企業了解每筆交易的‘前世今生’,降低信任成本,打破信息孤島,解決供應鏈金融的痛點,有效降低煤炭企業融資成本。”吳文新表示。
周欣晟則進一步介紹,當前煤炭行業中,各交易市場、用煤企業缺少合作紐帶,利用區塊鏈技術可以讓各方真正的合作,降低煤炭產業鏈的運行成本,更好實現產融結合、產技結合。
真正發揮作用仍有很長路要走
記者注意到,國標小組的首批成員單位除中國煤炭運銷協會(全國煤炭交易市場專委會)、中國通信工業協會區塊鏈專委會、上海煤炭交易所三家發起單位外,還包括陜西煤炭交易中心等7家區域性煤炭交易中心,以及愛建信托和祺鯤科技等金融、區塊鏈技術機構。
工信部通信工業協會區塊鏈專委會副主任高斌坦言,“今年是區塊鏈產業元年,而區塊鏈目前的瓶頸就是如何打通產業鏈。所以此次國標小組的成立具有‘里程碑’式意義,因為它將區塊鏈技術真正實現了產業端應用。”馮雨認為,區塊鏈技術應用于煤炭交易的潛力是很大的。“我國每年有約40億噸的煤炭在供應鏈上交易,市場規模也不可小覷。”
但這是否意味著區塊鏈技術已可很好地應用于煤炭貿易?
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目前煤炭產業具有“熟人經濟”的特點。如何突破煤炭的“熟人經濟”限制,尊重煤炭作為大宗商品的金融屬性,使交易環節更加順暢,除了技術上的創新,還需要機制上的突破。
“區塊鏈技術目前還主要應用于為存量客戶降成本和讓更多客戶獲得資金方信任兩方面。”東北亞煤炭交易中心董事長李洪國認為,事實上,目前國內各交易中心都在做供應鏈金融,也有“類區塊鏈”技術,要將這些“類區塊鏈”技術形成真正的“區塊鏈”技術,各煤炭交易中心應形成合力,并盡快拿出部分好的項目,做出成果,形成成熟模式。
“對于區塊鏈技術應用于煤炭貿易,雖然我們已經形成了一定共識,但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仍需將這些共識細化,并將其盡快落地。”高斌表示。
7月23日—24日,2019夏季全國煤炭交易會召開。記者在會場外的展臺發現,不管是傳統的大型國有企業,還是新興的煤炭貿易機構,都將其網上交易平臺作為業務推薦,體現出了煤炭貿易方式的信息化電子化已成業內公認的發展方向。而在同期舉行的煤炭交易市場與區塊鏈發展論壇上,中國煤炭貿易區塊鏈標準工作小組(下稱“國標小組”)也正式成立。對此,中國煤炭運銷協會副理事長馮雨表示:“產融結合是煤炭產業未來發展的方向,區塊鏈技術可以為煤炭貿易注入新的活力。國標小組的成立有助完善行業標準,促進區塊鏈技術在煤炭貿易中的應用。”
可降低融資成本
所謂區塊鏈,就是通過加密的方式,形成一個由參與者共同維護的數據庫。區塊鏈技術可以推動供應鏈金融的展業邏輯由“點”向“鏈”,進而向“網”式結構進化,形成產業及企業的有效數據沉淀,完成信用體系建設。
7月9日,銀保監會發布的《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關于推動供應鏈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鼓勵銀行、保險機構將物聯網、區塊鏈等新技術嵌入交易環節,提升智能風控水平。
那么,煤炭貿易為什么需要區塊鏈技術?
“煤炭供應鏈結構復雜,非標程度高,中間環節多且運輸單位復雜,傳統的線下紙質單據信息流轉方式信托成本高昂。”上海煤炭交易所常務副總裁周欣晟告訴記者,利用區塊鏈作為信息傳遞方式,其不可篡改的分布式記賬方式,可以使信息傳遞更具信任優勢。
愛建信托總裁吳文新也表達了類似觀點。他認為,與其他供應鏈金融一樣,煤炭產業鏈上的中小企業融資難、成本高一直是行業痛點。銀行出于風控的考慮,銀行僅愿對企業提供保理業務,或對其下游經銷商提供預付款,而更多的二三級等中小企業卻無法參與,同時,很多煤炭企業的應收賬款的確權及面簽操作難度也很大。
記者注意到,川煤集團就曾在3年內8次債券違約,導致融資困難;而煤炭主產區山西的煤企也曾在2015-2018年間融資成本持續上升。
“但區塊鏈與供應鏈是‘天作之合’,能夠幫助煤炭企業了解每筆交易的‘前世今生’,降低信任成本,打破信息孤島,解決供應鏈金融的痛點,有效降低煤炭企業融資成本。”吳文新表示。
周欣晟則進一步介紹,當前煤炭行業中,各交易市場、用煤企業缺少合作紐帶,利用區塊鏈技術可以讓各方真正的合作,降低煤炭產業鏈的運行成本,更好實現產融結合、產技結合。
真正發揮作用仍有很長路要走
記者注意到,國標小組的首批成員單位除中國煤炭運銷協會(全國煤炭交易市場專委會)、中國通信工業協會區塊鏈專委會、上海煤炭交易所三家發起單位外,還包括陜西煤炭交易中心等7家區域性煤炭交易中心,以及愛建信托和祺鯤科技等金融、區塊鏈技術機構。
工信部通信工業協會區塊鏈專委會副主任高斌坦言,“今年是區塊鏈產業元年,而區塊鏈目前的瓶頸就是如何打通產業鏈。所以此次國標小組的成立具有‘里程碑’式意義,因為它將區塊鏈技術真正實現了產業端應用。”馮雨認為,區塊鏈技術應用于煤炭交易的潛力是很大的。“我國每年有約40億噸的煤炭在供應鏈上交易,市場規模也不可小覷。”
但這是否意味著區塊鏈技術已可很好地應用于煤炭貿易?
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目前煤炭產業具有“熟人經濟”的特點。如何突破煤炭的“熟人經濟”限制,尊重煤炭作為大宗商品的金融屬性,使交易環節更加順暢,除了技術上的創新,還需要機制上的突破。
“區塊鏈技術目前還主要應用于為存量客戶降成本和讓更多客戶獲得資金方信任兩方面。”東北亞煤炭交易中心董事長李洪國認為,事實上,目前國內各交易中心都在做供應鏈金融,也有“類區塊鏈”技術,要將這些“類區塊鏈”技術形成真正的“區塊鏈”技術,各煤炭交易中心應形成合力,并盡快拿出部分好的項目,做出成果,形成成熟模式。
“對于區塊鏈技術應用于煤炭貿易,雖然我們已經形成了一定共識,但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仍需將這些共識細化,并將其盡快落地。”高斌表示。
- 上一篇:光電智能干式選煤機在安徽下線
- 下一篇:無